人心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Mon, 10 Jul 2023 19:29:22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1 http://www.cyclm.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ico.png 人心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32 32 发朋友圈看透人心的话,发朋友圈看透人心的话图片? http://www.cyclm.com/157815.html Mon, 10 Jul 2023 19:29:19 +0000 http://www.cyclm.com/?p=157815

朋友看透人心的话,揭秘谜底

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朋友圈,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有人说,通过朋友圈,我们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其中的话语更是透露着无法言喻的真相。本文将揭秘朋友圈中那些看似普通却拥有强大深意的话语,带你一探这个新时代社交心理学的奥秘。

1. “转发能力测试,只有智者才能解开谜题!”

这类朋友圈常常会引起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人们总是渴望证明自己的智商过人。然而,事实上,这类“智力测试”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而那些你觉得愚笨的人却能解开。其背后的意思是,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不拘泥于表面的东西,而是注重内在的修炼。所以,拥有高智商并不代表就能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2.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和朋友圈无关,但它传递的信息却深入人心。如果一个人经常发这样的朋友圈,那么他可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希望通过透过初见,看到人心的真实和美好,而不愿意因为时间流逝而改变自己对朋友的看法。这类人往往是真诚而珍视友谊的,也是我们值得交往的好朋友。

3. “感谢一路有你”

这类朋友圈常常伴随着一张合影,寓意着一段美好的友情或亲情。通过发这样的朋友圈,人们表达了对陪伴自己走过艰难时刻的人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人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也知道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值得我们更加信任和珍惜。

4. “做个有趣的人,躲过无趣的人”

这类朋友圈展示了一个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喜欢发这样朋友圈的人,往往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他们希望和有趣的人交往,拒绝与无趣的人打交道。这类人懂得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他们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束明亮的光。

5. “每天都要笑一点”

这类朋友圈时常配以诙谐幽默的图片和段子,传达出开心快乐的态度。通过这样的朋友圈,人们希望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欢乐,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积极乐观的个性。他们懂得在困难的时候保持微笑,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6. “分享快乐,传递正能量”

这类朋友圈总是充满着分享快乐的内容。无论是自己的成功经历还是他人的善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分享出来。通过这样的朋友圈,他们希望能够传递正能量,让人们看到世界的美好。他们懂得积极回馈社会,也是我们心灵的榜样。

7. “今天的心情不好,不打扰!”

这类朋友圈掩饰着一种内心的脆弱。通过发这样的朋友圈,表达了他们不愿意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的意愿。这样的人常常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希望通过朋友圈来避免自己情绪的传染,也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结语

通过朋友圈中的话语和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价值观。然而,也要记住,朋友圈只是一个平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时间。所以,在享受朋友圈带给我们的乐趣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不要将其作为判断一个人内心的唯一依据。

朋友圈看透人心的话语,带着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交心理学的领域。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我们保持开放和真诚的心态,通过朋友圈,我们就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和人生。

]]>
人心换不来人心的感慨,人心换不来人心的感慨图片? http://www.cyclm.com/147953.html Thu, 30 Mar 2023 04:19:07 +0000 http://www.cyclm.com/?p=147953 年少时有人告诉我们,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

经历多了才明白,事情并不总是这样。

处处替人着想,换来别人的毫不在意;

次次妥协退让,结果却是别人的步步紧逼。

你的善良,总让你活得很累,你总是心疼别人,谁又来心疼你。

在不懂得感恩的人眼里,你的善良就是傻。

你的善意换不来海阔天空,而是别人的得寸进尺。

网友@陈皮分享过一个故事。

亲戚刚到北京找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

陈皮体恤他刚来北京,一切都不容易,虽然亲戚并没张口,他就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小公寓,借给这位亲戚暂住,也不用支付房租。

亲戚高高兴兴地搬了进来,没有半点客气。

期间,亲戚由于没找到工作,几次向陈皮开口借钱,碍于亲戚情面,陈皮都借给了他。

但事后陈皮不管他要,亲戚也都没主动还。

半年后,陈皮家里出了一些事,需要一笔资金过度,想要把这套房子卖掉周转。

给亲戚说了这件事,没想到亲戚立即暴跳,说:

“你家里有困难,怎么能把我住的这套房子卖出去呢,你想想别的办法啊。”

陈皮就反问:

“你这说的什么话,这是我的房子,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说了半天,亲戚终于不情不愿地同意搬家。

到了收房那天,房子里的情况让陈皮震惊。

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桌上布满灰尘,厨房里到处都是没洗的碗盘,和吃剩的外卖,整间房子散发腐烂的臭气。

好好的房子,被折腾得如同一座垃圾场,陈皮气不打一处来。

他对亲戚已经好到无话可说,但换来的却是亲戚的无所顾忌。

正如电影《黑名单》的一句台词:

“为什么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坏事,是因为你让人觉得在你身上做坏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

何止没有代价,简直就是有利可图,一念起,则万恶生。

你为人着想,在别人看来是有利可图;

你体恤善良,别人就敢坏得肆无忌惮。

当你的善良,给了没有良心的人,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

白岩松说:“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回事。因为你实在太好说话。”

没有边界的好心,只会助长别人的嚣张;

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会让对方无所欲为。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助手去拜访一些家庭主妇,并且请求把一个广告牌放在她们的窗户上,主妇们同意了。

等再过半个月,助手再次来访,这一次请求再将一个招牌放在主妇们的院子里,这些招牌不仅比上一次更占地方,而且影响美观。

与此同时,又让助手找出一些没有放过广告牌的家庭,提出将第二块广告牌放进她们的院子里。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允许助手放广告牌的主妇中,有55%的人愿意在院子里放第二块广告牌,而没有放过广告牌的家庭,只有17%的人同意放置那块又大又丑的广告牌。

这就是著名的“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认为:

当人们刚开始接受了别人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保持前后行动的一致性,多半会同意接受后续更多的要求。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

善良的人,帮助别人之后,会选择一帮再帮;

贪婪的人,第一次开了口,之后还有第二次。

越是这样,被帮助的人,越不会感激你的善良,反而变得变本加厉。

《大江大河》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心未必都是险恶的,但人心可以被鼓励至得寸进尺,胆大妄为。”

善良原本没有错,但你要有一双分辨善恶的眼睛,还要有一颗有底线的心。

善良若没有牙齿,那就是助长邪恶,最终反噬自身。

人心分良善,善良需有尺,你的善良,需要带点智慧和锋芒。

听过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你不用跟别人打听我,因为我对每个人都不一样。”

非常赞同这一人际交往原则。

网友@米兰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

有年春运临近,同事请她帮忙抢购一张回家的高铁票,票价是532块。

当她收到同事的转账,发现同事只转了530块,另外2块被他自动抹零。

米兰之前听说过这位同事的光荣事迹。

比如,大家一起AA去吃饭,他不仅自动抹零,还会各种打包带走;

上班下班回家,也总找理由蹭同事的车。

轮到米兰这里,她决定不再惯着这位同事。

就有意无意说了一句:

“你转给我的530块钱,我再提到卡里,还要自己再掏1块钱手续费呢。”

谁知这位同事回了一嘴:

“你这么有钱,还差这2块钱吗?”

米兰听完之后很生气,合着就是你若你有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于是,怒气回怼:

“是,我不差钱,但是这票还是你自己抢吧。”

说着就把票给退了,剩下同事在原地目瞪口呆。

观察到一个现象,坏人之所以肆无忌惮,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坏人太好,又对好人太严苛。

而真相是,人不能惯,恶不能庇。

对待恶人,你的宽容只会降低他们作恶的成本。

真正有阅历的人明白,一个善良且聪明的人,可以做到对好人善良,也会比坏人更凶猛。

李嘉诚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要做一个仁慈的狮子。”

善良过了头,就成了懦弱,真正的善良,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

它不是无差别的给予,不是无底线的退让,而是有立场,有智慧,有底线的坚守。

善良之前,请先学会自保,再好好惠及他人。

点个【关注】,愿你善良且有锋芒,温柔且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