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Sat, 25 Jun 2022 02:24:02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1 http://www.cyclm.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ico.png 华语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32 32 四小天王都有谁(华语乐坛四大三小是谁) http://www.cyclm.com/28712.html Sat, 25 Jun 2022 02:23:56 +0000 http://www.cyclm.com/?p=28712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1992年2月25日。

在台湾歌坛出道的郭富城发行了首张普通话歌曲精选集。

专辑名为《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

销售的目标区域是香港。

甫一发售,销量就直上六白金,破三十万张。

这是一种尤其恐怖的人气现象。

也是一个信号。

意味着他正式回到香港。

当然,回归香港乐坛的迹象并不是来自这张唱片。

在此之前,十大中文金曲就将「最有前途新人金奖」颁给了他。

以当时郭富城的爆红程度来看。

他的返港,意味着台湾歌坛将出现偶像派的“真空”。

台湾飞碟应该早就开始在物色新人占位。

而在郭富城这张精选集发布三天后。

林志颖的首张专辑《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发布。

一场“干戈玉帛”揭幕。

无意臧否任何人。

郭富城出道就爆红全亚洲,林志颖专辑问世即大红大紫。

在当年,他们也都是男性颜值的天花板级。

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如果推及岁月的力量。

郭富城的魅力愈发惊人,而林志颖始终以当年的“小志”为巅峰。

飞碟的造星能力也确实非常强大。

比照郭富城的特点,他们发掘了林志颖。

从发型、五官颜值的水准和形象定位完全趋同,甚至连身高都几乎一模一样。

不出意料,刮起了一阵堪称“灾难级”的旋风。

四大天王中有三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只有非偶像的张学友得以“幸免”。

来自当年学生歌迷群体的点评非常尖锐。

说郭富城“歌声与舞艺不那么相配”,讲林志颖比黎明年轻英俊,所以黎明可以“退休”了,而刘德华则“号称天王,歌喉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这些言论当然都非常幼稚,但可以窥见当年的一些舆论风向。

而林志颖后来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句话,将自己和郭富城都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说是有人拿郭富城的照片问是不是他哥哥,他半开玩笑说郭富城是自己“爸爸”,媒体又赶紧拿着这句话去找郭富城,据说郭富城怒极反笑,说自己“没这么大的儿子”。

转眼到了1993年,林志颖推出新歌《戏梦》,歌词是这样写的,「昨天华山论剑,今天决战京城……去年你是天王,今年我是至尊。」

词作者正是郭富城的老搭档陈大力

歌词当然并不是针对郭富城一个人的。

其本意是指乐坛的纷争,和郭富城后来的一首《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立意相近,但《戏梦》的用词太过直白,以至于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挑衅意味。

而同时期华语乐坛也开始了疯狂的“封王”行动。

不但有“香港四大天王”。

台湾四大天王、内地四大天王和台湾四小天王先后出现。

年轻一代的台湾歌手,在林志颖之外,有吴奇隆金城武苏有朋的先后崛起。

但最后只有金城武凭电影站稳了脚跟,尤其咖位惊人。

然而在经历了时光的大浪淘沙之后。

四大天王始终还是天王,一直站在娱乐圈的顶端。

尤以刘德华和郭富城为标杆。

其他人则尽数风吹雨打去。

这些“干戈”,也都消失在了时间的河里。

虽然当年林志颖的爆红程度也非常可怕,从声势上来说可谓直逼四大天王。

但有件事情特别奇怪。

九十年代有两个榜单。

一个是港台十大偶像排行榜,另一个是十大印刷品销量排行榜。

两个榜单的领衔者,恰好就是两位天王。

刘德华蝉联六届十大偶像排行榜第一名,郭富城则连续七年称霸十大印刷品销量排行榜。

林志颖最好的成绩是偶像榜第二名,印刷品销量榜第三名。

如果从主场作战的角度来讲。

这个成绩并不理想。

与他当年“小旋风”的强悍程度未能成正比。

真金白银的印刷品销量难以夺冠可以理解,但允许买票注水的“十大偶像”评选也并不占优,就显得颇为奇怪,甚至其中有三届都并不在榜。

不过,这个现象其实也能说明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一时爆红与持续长红的区别。

所谓包装论,更是不攻自破。

四大天王中,有三个被划归偶像派。

一路看过来,在今天除了黎明确实比较沉寂之外,张学友仍在接拍新电影,而刘德华与郭富城一直越战越勇,甚至成长为了香港影坛的领军人物。

有些人可能又会说,这叫做“坚持就是胜利”。

但如果坚持就会胜利。

又哪里会有那么多“生不逢时”?

时间一去多年。

郭富城和林志颖在赛车场上相遇,一笑泯恩仇。

其实话说回来,也谈不上恩仇的层面。

无非一场少年意气。

二零一六年,二人携手参与了综艺《我们十七岁》。

全程相处异常融洽,全无芥蒂。

其后林志颖带着妻子小孩,一起去看郭富城演唱会并合影留念。

去年你是天王,今年我是至尊。

其实世界并不大。

如果跳出粉丝的世界。

也会发现,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恩怨情仇。

道理适用很多地方,以及人群。

]]>
歌坛四小天王是哪四个(华语乐坛四大天王是哪四个) http://www.cyclm.com/28476.html Fri, 24 Jun 2022 21:38:56 +0000 http://www.cyclm.com/?p=28476 芒果台举办了《声生不息》这档节目,成功将大众的“港乐”情怀转化为收视率;据说后续还将举办《声生不息·宝岛季》,将目光锁定曾经同样辉煌鼎盛的台湾流行音乐。

近日,周杰伦、孙燕姿、罗大佑等歌手的线上音乐会逐一火爆登场,似乎也在用怀旧的方式宣告,来自宝岛台湾的歌声,比港乐更具杀伤力。

那么问题来了,香港乐坛与台湾乐坛,究竟哪个更高一筹?哪个对内地乐坛、对整个华语乐坛影响更为深远呢?

从表面来看,港台两边都是巨星荟萃、金曲如云,都曾席卷内地市场,二者似乎难分伯仲;但从音乐层面细细考究,我觉得台湾乐坛是足可吊打香港乐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虎免费在线观看白丝 1、台湾流行音乐更早影响内地,且延续时间更长

早在七、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声就悄然在内地流行,还有许许多多台湾民歌和流行歌曲,被张蔷、张行、李玲玉等内地歌手大量翻唱而广受欢迎。那香港呢?

那时候在内地流行过的香港歌曲,大概也就《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和《万里长城永不倒》区区几首吧,都是因为电视剧而风靡一时。也就是说,火的是香港影视,几首歌曲只是顺带,而且多数人即使听到耳朵起茧也未必清楚唱的是什么,因为不懂粤语啊。

1989年,央视播出了一档名为《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的专题片,小虎队、王杰、张雨生、姜育恒等台湾歌星一一亮相,以优美的歌声与动感的形象,刷新了内地观众的认知。港台流行音乐首次以官方渠道进入内地老百姓的世界。

而80年代的香港乐坛,谭梅张陈,星光璀璨,对内地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还远不如一位唱《我的中国心》的张明敏,而当年张明敏在香港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业余歌手。

此后,齐秦、苏芮、童安格、潘美辰等台湾歌手,一个个现象级地走红内地,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第一代港台流行偶像。

直到90年代后四大天王的崛起,香港乐坛才以偶像入侵的方式真正影响内地市场。从时间来讲,香港乐坛远远要晚于台湾乐坛。

2、从音乐层面来讲,香港是娱乐场,台湾是音乐圈

黄家驹曾说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句话是对的,且一针见血。

虽然香港乐坛从90年代开始大肆进入内地,但跟之前齐秦、苏芮、童安格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香港明星几乎是纯偶像的方式,而台湾艺人,大多是以音乐的方式。

香港“四大天王”,虽然名声大于齐秦、王杰、童安格和周华健组成的“台湾四大天王”,但从音乐来对比,就不在一个层面。香港四大天王对标的只能是小虎队,或林志颖、金城武等人组成的“台湾四小天王”。

在香港,四大天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垄断整个娱乐圈;而在台湾,四小天王这样的偶像型歌手,地位怎么也无法与音乐天王相提并论;而且在音乐天王的上面,还有罗大佑、李宗盛这样的音乐教父……

可见,香港更重偶像,台湾更重音乐。香港乐坛的音乐,大部分是以日本、欧美的歌曲翻唱而来,自己就填个词,所以捧红了大量天王巨星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所谓的“词神”“词圣”。香港虽然也有顾嘉辉、卢冠廷、许冠杰、黄家驹等原创音乐人,但相比台湾还是少得可怜。

台湾虽然也有翻唱歌曲,如刘若英的《后来》,周华健的《花心》,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等,但相比香港,翻唱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因为台湾的音乐创作人太多了,除了众所周知的罗大佑和李宗盛,早期的有刘家昌、左宏元、翁清溪,然后有陈志远、谭健常、陈进兴、梁弘志,以及小虫、陈大力/陈秀男、李子恒、陈小霞等等不胜枚举,一个个都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代表作,没有一个是靠写几首爱来爱去的歌词也能被捧上神坛的。

到了21世纪,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台湾乐坛周杰伦、王力宏、陶喆、林俊杰等年轻唱作人纷纷崛起,而香港,已经一个能打的都没了,只有陈奕迅勉强可相提并论,但也不是走创作歌手路线的。

香港乐坛没有黄家驹的年代,才知道当年黄家驹的话太发人深省了。

香港作为娱乐工厂,产出的是娱乐明星,培养的是内地狂热的“追星族”;台湾作为音乐园地,产出的是音乐人和原创音乐,培养的是歌迷,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内地歌手。

3、台湾乐坛海纳百川、辐射千里,香港则更多是自娱自乐

因为台湾乐坛以国语为主,香港乐坛以粤语为主,所以台湾流行音乐在语言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无障碍辐射至全球华人世界。相比之下,香港的粤语流行歌曲就有较大的局限性。虽然说好的音乐可以突破一切语言界限,但欣赏与传唱门槛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要不说为什么华语音乐在国际上很难有存在感呢,因为除了华人,没几个外国人懂中文,也就对华语歌不太感兴趣。

台湾流行音乐除了辐射更广,也更能吸纳全世界华语音乐的人才。比方说孙燕姿、林俊杰、蔡健雅等新加坡歌手,梁静茹、巫启贤、无印良品等大马歌手,王力宏等美籍歌手,无不是选择台湾作为他们音乐事业起飞的地方,却极少有外来歌手选择去香港发展……

他们都不是台湾的歌手,但他们都算“台湾歌手”。除了语言方面的便利,可能更多是因为台湾的音乐氛围和更成熟的音乐制作工业吸引着他们吧。

就连香港的王杰、周华健、邰正宵都是在台湾出道并功成名就,后来回香港发展基本都不复从前;还有林忆莲、莫文蔚、李玟等歌手都是在香港出道、后来去台湾发展后才开始飞跃的;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是在台湾走红后,回到香港才有资格空降为天王的……所有这一切,似乎都证明了,香港只是少数人的娱乐领地,台湾才是更多人的音乐福地!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港乐与台湾流行音乐都深深地影响过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进程,都是我们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两者相比较,基本就是偶像派与实力派的区别——香港乐坛更注重偶像的塑造,而台湾乐坛更注重音乐的熏陶。

今天回头再看,显然台湾乐坛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可能香港乐坛与内地乐坛加起来,其意义也难以企及台湾乐坛的历史地位。你觉得呢?

]]>
华语乐坛四小天王是哪四个(华语乐坛四小天王林俊杰) http://www.cyclm.com/2816.html Sat, 21 May 2022 09:24:39 +0000 http://www.cyclm.com/?p=2816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华语乐坛巅峰时期,自周杰伦出道后,华语乐坛便开启了华语乐坛的黄金十年,周杰伦算是领军人物。

周杰伦凭借一首同名专辑横空出世,之后更是用一张范特西专辑流行中国,从此奠定了在华语乐坛的地位。2004的华语乐坛的堪称神仙打架,各种流行金曲层出

不穷,林俊杰更是以一首江南,流行中国

台湾有流行四小天王,周杰伦、林俊杰、陶喆、王力宏。香港有歌神陈奕迅 ,可是好景不长,迎来自媒体的发展,许多抖音神曲变成流行歌曲,再也很少听到经典流行歌曲了,不久前陈奕迅一首孤勇者霸榜各个音乐榜单 ,让我们看的华语乐坛的希望。

可是我想说,华语乐坛并没有完全没落,只不过是音乐创作人的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