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Wed, 19 Jul 2023 18:38:05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1 http://www.cyclm.com/wp-content/uploads/2022/03/ico.png 汉服 – V商人 http://www.cyclm.com 32 32 汉服推广宣传方案,汉服推广宣传方案活动内容怎么写? http://www.cyclm.com/158518.html Wed, 19 Jul 2023 18:37:56 +0000 http://www.cyclm.com/?p=158518 汉服推广宣传方案活动内容怎么写?

从古代到现代,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服饰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汉服再度走入大众的视野中。为了宣传和推广汉服文化,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而富有创意的推广宣传方案,让更多人了解、接触并参与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主题活动:汉服游园会

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我们可以选择在具有历史韵味的公园或文化广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游园会。活动现场设置各种传统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让参与者不仅能欣赏到华美的汉服,还能了解到汉字书法、茶道、古琴、舞蹈等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多媒体推广:汉服小剧场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制作一系列汉服相关的小剧场。通过精彩的剧情和表演,展示汉服的美丽魅力,传递汉服文化的背后故事和内涵。同时,邀请一些知名的汉服爱好者和设计师参与,通过他们的分享和解说,进一步增加大众对汉服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合作推广:汉服走秀活动

与时尚界的专业人士合作,举办汉服走秀活动。通过与时尚元素的结合,呈现出汉服的多样化风格和时尚感。邀请设计师们以汉服为灵感,设计出独特的汉服系列,进行专场展示。同时,邀请一些明星或名人出席,为活动增添热度和关注度。

四、教育宣传:汉服文化讲座

定期举办汉服文化讲座,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汉服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同时,邀请一些汉服爱好者和传承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心得体会。通过教育宣传,加深大众对汉服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社区参与:汉服主题日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汉服主题日活动,组织一系列与汉服相关的社区活动。例如,组织汉服服饰展示、汉服DIY工坊、汉服体验活动等。通过社区参与,将汉服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服的魅力和自豪。

总结: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汉服推广宣传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汉服文化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内涵,吸引更多人了解、了解并喜欢上汉服。同时,也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穿汉服的唯美句子,抖音最火古风文案? http://www.cyclm.com/148312.html Fri, 31 Mar 2023 13:34:39 +0000 http://www.cyclm.com/?p=148312 炎热的夏天马上就要来了,很多喜欢汉服的朋友都在抱怨:炎热的季节里穿汉服会非常的闷

实际上只要选择好材料和样式,照样可以搭配出不一样的美感,就像这种半透明汉服,不仅清凉又显得温柔,还能够突出不一样的风格。

清雅贵气风

紫色在古代也是非常显高贵的颜色,在夏天搭配一身淡紫色的汉服,会显得整个人清凉十足,又特别的优雅,比较适合温柔路线的女生

而这一身汉服搭配的是长衫以及宋抹,和最下面的百迭裙。

因为它整体的色调非常的一致,裙子又是渐变款式的,所以既不会看起来太过于撞色,又能够减少搭配的风险。对于那些搭配色彩做的不够好的女生来说,挑选汉服的时候最好直接选择一整套,在颜色上用同一种色彩,并且有深有浅的话,会更容易避免车祸。

在服装面料的挑选上,我们可以选择绫罗或者是网纱、欧根纱这样的材质,虽然雪纺材质在汉服里非常的流行,价格便宜,夏天穿着清凉,但是容易出现显廉价的问题。而棉麻等面料比较适合用作内里,不太适合当外套或者裙子,很容易皱皱巴巴。

裳宫语藤萝月原创宋制天丝绣花汉服

¥368

淘宝月销50

购买

当然了,如果有条件的话,选择真丝款式的汉服穿着要更加的舒适一些,而且它的轻柔感也会看着华丽不少。

小清新素雅风

清新又素雅的汉服,能够在夏天带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非常适合学生党穿搭。而这款汉服采用了短褙子的设计,上面是吊带款式,下面是旋裙。整体穿起来非常简便,也很日常和自然,出门也方便。

从色彩搭配上看,它可谓是小清新十足,黄色和绿色加在一起比较适合肤色均匀和白皙的女生而且吊带设计相比于正式汉服里的宋抹款式要更加的便利,不然的话对于一些身材比较扁平的女生来说,很容易出现衣服垂落的问题。

而且汉服里旋裙的款式其实也分为长款和短款,如果想要追寻古典的风格,可以选择长款的,而如果想要让自己打扮的更加俏皮,或者是出行更加方便的话,就可以搭配短款。下面再搭配一双小皮鞋或者是高跟鞋,整体的美感就非常强了。

古典雅致风

近几年不仅时尚款式的汉服流行,偏古典款式的汉服也非常的流行,会给人一种古朴十足的味道。它们在配色上更接近于复原汉服,就像这一身,长褙子搭配上传统宋抹,再加上带有一点点古朴印花的百褶裙,显得整个人纤瘦十足,很有宋代的韵味。

所以这种汉服很适合有古典气质,长相不是那么现代,并且身形纤瘦的女生来穿在搭配发型的时候也要偏古典一些,简单的盘发或者是足够饱满的丸子头都是可以的。如果想要更精致一些,可以用红色的发带盘出发髻。

裳宫语一树金宋制天丝绣花窄袖汉服

¥398

淘宝月销200

购买

在挑选这类风格汉服的时候,要记住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材质是颜色的挑选上要尽量的接近于古朴风格的,配色要足够的淡,不要太亮。而在材质的选择上要注重高级感,不要选择雪纺一类的粗糙面料,只要达到这几点,古朴风就会扑面而来。

]]>
汉服活动经费预算,汉服营销推广和方案计划? http://www.cyclm.com/113056.html Tue, 18 Oct 2022 23:59:55 +0000 http://www.cyclm.com/?p=113056 艾媒咨询《国潮经济发展报告》2021报告的数据表明:

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背后,究竟有些什么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图片转载自站酷-花清隐


一、民族国潮文化的崛起,已经是未来的风向,这个毋庸置疑,这个有兴趣的朋友直接去找数据报告就OK了,我们就不细谈了;

但是,在这里面透露出的更多的东西,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再次崛起,那么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讲,就有太多传统工艺的产品,可以进行挖掘,升级,再次推向市场;

这也势必会拯救一大批面对疫情,面对线上冲击没有线上营销团队支撑的老式工厂或者作坊,那么,各位,你就当地而言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传统工艺没落的产业,值得去挖掘和尝试;

图片来自站酷-总攻是只猫

二、当我们看到汉服的崛起,你眼前飘过一波又一波神态自若,气质出众的95女孩在各种商业街区购物,消费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强盛的汉唐时代?长安的千古风流?

那些比较远一点,但是场景的脑海穿越,应该值得思考的是汉服的整个产业链;有没有更配汉服的包?有没有更国潮古风的鞋?有没有专业的汉服妆?发型?等等等等,甚至到消费场景,单独汉唐区域场景的酒吧、火锅、烤肉,当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流行,那么还原这个时代的一切,也就是一切的点都是一个生意;

图片来自站酷-总攻是只猫

三、零售店的思考,既然这个行业有市场,有需求,但是没有头部企业,对于一般人来说,你也不太可能开个厂,况且单一的厂和品牌,也不具备包容性;

是否可以考虑开一个包含周边所有产品的店?专注汉唐文化,把周边做到极致,场景体验做好,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机会;

题外话,试错成本来说,建议你先找一些类似剧本鲨,网红店的异业调研合作,先从线上做起,培养用户,再做实体店;

图片来自站酷-总攻是只猫

简单讲几点,欢迎留言私信;

]]>
汉服营销计划文字,汉服推广宣传方案策划? http://www.cyclm.com/111113.html Wed, 12 Oct 2022 19:25:16 +0000 http://www.cyclm.com/?p=111113

团队表演

汉服美观却不单薄,要撑起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服绝不仅是新奇衣装,数千年的传续中,先贤们一代又一代殷切的寄托,它已经如此厚重,值得小心翼翼地珍视。

2019年,绵阳一个汉服文化推广团队在游仙区打造了一个汉服文化的深度体验基地,因疫情影响处于关门状态。但令人欣慰的是,团队设计的汉服最终走出了国门。

2019年底,北京相关人员找到团队负责人,请她们赶制几套汉服参展。仅花了三天时间,精心设计、选料、配色,最终呈现了一套西汉曲裾袍和一套明制袄裙,并在“中意文化盛典”上大放光彩。

“今天穿的是明制袄裙,再来个绾髻插花,显得端庄大方。”11月19日,汉服文化推广者陈丽萍在涪城区一工作室内,一边描眉画黛一边向记者介绍:“11月22日是汉服出行日,下午要和几个同袍碰头,再商量一下活动细节。”8年来,她凭着一腔热爱,不断壮大汉服同袍群体,组织开展汉服文化活动,宣传绵阳历史文化。

“第一次穿汉服出街,好奇、羡慕、不解等各种眼光和议论都投向我。”陈丽萍说,自己和很多女性一样,有着“披着纱巾扮仙女”的童年,可40岁才穿上真正的汉服。“我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叫‘云想衣裳’,学习汉服的各种制式、穿戴、礼仪,还涉及了一些才艺,觉得内外兼修最能体现汉服之美。”自2014年进入了汉服文化圈后,陈丽萍就不满足以汉服走秀的形式去宣传汉服文化。于是,她牵头成立了蔓草汉文化社,开设了汉服体验馆,带动同袍们不再局限于室内雅聚,走向公园、社区、广场,通过才艺表演和礼仪演示活动让汉服“出圈”。

“比如每年清明节,我们要去子云亭和蒋琬墓开展传统祭祀活动,展现汉服文化。”陈丽萍向记者介绍,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等时节,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川内及外省同袍关注交流。特别是每年组织的“汉服出行”活动,吸引大量的周边城市同袍赶来加入,成为绵阳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其中一次活动就有800余人参加。“我们也与世界部分地区同袍进行线上交流,比如对日本名古屋华人汉服社进行中国汉礼仪和汉服的指导等,以此进行文化输出;还与街道社区开展公益合作,在汉服文化活动中开展文明城市宣传和环境保护工作,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开花。”

一边做活动,一边进校园。陈丽萍很高兴,近几年部分高校和机构邀请她前去讲座,向年轻人推广汉服文化,也给不少学生群体提供了展示平台。她说:“越来越多青年加入到宣传推广队伍中来,目前仅绵阳的蔓草汉文化社成员就有2000人左右。”

“一晃8年了,宣传推广之路不容易,不少人都退出了,我只能咬牙坚持下来,扛起绵阳汉服文化的这面旗帜。”陈丽萍于2019年在游仙区打造了一个汉服文化的深度体验基地,因疫情影响处于关门状态。但令她欣慰的是,她设计的汉服走出了国门。2019年底,北京相关团队找到她,请她赶制几套汉服参展。陈丽萍花了三天时间,精心设计、选料、配色,最终呈现了一套西汉曲裾袍和一套明制袄裙,并在“中意文化盛典”上大放光彩。

“要与各地的汉服文化社开展结盟活动,以汉服旅游的形式,促进地方文旅发展。”作为绵阳的汉服文化代表人物,陈丽萍也在思考如何扩大绵阳汉服圈的影响力。她还想向中老年群体积极推广汉服文化,计划出一本与汉服文化相关的书籍,并在宣传推广中挖掘地方本土文化,让绵阳的历史文化被更多人知晓。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熊燕 文/图)

编辑:谭鹏

]]>
汉服推广宣传方案财务预算怎么做,汉服活动预算? http://www.cyclm.com/110816.html Mon, 10 Oct 2022 20:15:17 +0000 http://www.cyclm.com/?p=110816 汉服加盟店怎么运营才能生意火爆?

其实这个问题是每个做生意的人都想知道的,这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是也有行业的区别与限制,作为汉服行业来说, 要想生意火爆,那你必须将汉服体验店做成平台化,这怎么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平台化之后有人气生意自然也有。具体要怎么做呢?

一、开业活动

开业可以说是引流最好的噱头,一个好的开业活动是一切的开始,那么一般开业活动要怎么做呢?开业的引流 一定要设计一款引流产品,可以是自己的产品, 也可以是异业整合来的产品,人们喜欢买便宜而不是白送的便宜。

有了引流产品之后就需要锁客了,把一个顾客锁定在你的店里长期消费,不但可以获得利润,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那么有人要问了,怎么锁客呢? 锁客的方式有很多,一般像汉服店,你可以采用会员卡锁客, 也可以采取体验卡锁卡。结合你开业活动这非常好实现。

二、日常裂变营销

有了开业活动锁定的客户,那么日常要怎么要营销很多人开业活动人一堆,结果开业过后门店冷清,无非就是只引流不截流,不锁客,导致顾客消费一次,不来了。,具体到汉服行业我们要如何日常的裂变赢下呢? 我们需要社群+活动设计方案,社群是将顾客聚集在一起,方案是将客户裂变开,实现一变二,而活动方案就是催化剂,好的活动方案让更多人加入其中。

三、最后复盘

每次营销活动做完再做一次复盘,总结得与失,好的东西得以继续沿用,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一个店铺的运营是从创业开始就构思好盈利点,从装修就开始做会员体系,好的筹备工作在开业之时,做好宣传,然后通过开业活动积累一批原始粉丝,通过每次的活动裂变将粉丝不断扩大,对日常经营做精细的分析,从细节上服务每隔客户。这样的店何愁生意不好?

]]>
汉服的销售渠道及方式分析,汉服的销售渠道及方式怎么写? http://www.cyclm.com/108760.html Mon, 03 Oct 2022 03:34:34 +0000 http://www.cyclm.com/?p=108760

对于除了打电话怎么销售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其他销售方法,这个还需根据你的行业或者产品来决定选择什么销售方式,除了打电话,现在的地面销售,互联网销售,社群销售,朋友圈销售,直播销售等等,当然还有渠道式销售。

其实,打电话销售是最直接的一种销售方式,通常可以与对方第一时间建立联系,至于打电话销售的效果,这个跟个人的销售能力有关。

虽然除了打电话销售还有很多销售方式,可是对销售人员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就拿现在的直播来说,这种销售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暂且不论颜值问题,表达方式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

直播间能否留住人?营销流程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这将直接导致销售结果不理想。

除了直播销售,还有一个比较好的销售方式,而且这种销售方式对个人销售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通常经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胜任,这个简单有效的销售方式是什么呢?

那就是利用文案营销,文案营销的好处就是只需文字表达,不需要颜值,不需要更多的技巧,只需根据营销文案的框架把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好了,如果实在不会原创文案,改编那些成功的文案也会有不错的效果,相比打电话和直播的销售方式,文案销售显得更简单,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也更低,而且还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销售。

关于今天的除了打电话怎么销售就讲述这么多,未完待续……

]]>
汉服推广宣传方案财务预算报告(汉服活动预算) http://www.cyclm.com/80170.html Sun, 14 Aug 2022 07:41:16 +0000 http://www.cyclm.com/?p=80170 编者按

6月12日一篇汉服运动大概可能已经死了》引起很多人共鸣,大家纷纷写小作文,表达自己的关切和态度。

感谢东岛先生等人撰文反驳和其他网友的投稿,参考6月13日的《东岛投稿|汉服运动没死,死的只是商家,老的只是一代人》

也感谢其他持有不同观点,甚至对文章口诛笔伐的网友。但我内心是高兴的,这篇文章的初心本就不是一定要说服什么,而是因为汉服复兴的路线之争必须要百家争鸣,只有观点碰撞,才能照亮前进的道路。

本人言辞激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汉服界的思考和讨论,沉淀出更多的真知灼见。

也许有人会说,你算什么?在这里代表什么。但是我想说的,我并不想代表,只是把这个号做一个平台,大家各抒己见,真理越辩越明,集思必能广益,今天的争论激辩、理论观点,必为后来汉服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有观点鲜明、切中肯綮、有理有据的朋友,更是欢迎投稿。

汉服这一概念的定位就是:

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体系。

首先先明确一点,汉服这个概念,目前取得的一个共识是: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体系。

“民族服饰”,是直接与每个人的身份证发生联系,直接与每个人的属性紧密扣接,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美丑贤愚,在最大程度、最大范围,覆盖全民族的历史与现实。

1、只有民族服饰,是自我认同和他人认知的结合,不管喜欢还是憎恶、不管穿还是不穿,民族服饰已经与该民族的个体连接起来,不可分离。

2、只有民族服饰,跟个人爱好无关,不存在“入坑”“出坑”之说。

3、只有民族服饰,除了身份属性的固有,更是一种可供全人类使用的文化事物,除了汉族人以外,任何人都可以穿戴和使用,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回到东岛先生的问题上,单就服装产业这样一个极其现实的切入点来说,作为民族服饰的汉服,天然地拥有13亿人口的潜在市场;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走进全世界70亿人口的市场也不存在任何理论上的障碍。

那么仅仅提“传统服饰”,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战略地位。因为大众完全可以“爱传统”,也可以“不爱传统”,没有任何理论和说法强迫所有大众都去“爱传统”。对于“传统”,我可以“入坑”,也可以“出坑”,并没有身份属性的强关联。说句实话,那些宣称自己只是做“传统服饰”的商家,在理论上,就已经自动放弃了大半市场。

为什么要认清这一点?因为今天汉服界从业者费尽心血构建的“晋制”、“唐制”、“宋制”、“明制”氛围,可以说在“自我瓦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稍微清醒一点的人,用圈外的视角看看都知道:朝代粉仅仅是社会上极少数的极少数,依靠朝代粉来撑起商业产业链,就像是在沙滩上建城堡。近一两年的闭店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仅仅宣传朝代古装,而不打出“汉服”旗号,试问有多少人埋单?——这个问题相信汉服从业者比我们更清楚,所以不论是现代旗袍、还是以立体剪裁为核心的汉元素,都要打上“汉服”的名义。

就像有网友问到的“汉元素”“汉风”不香么?那我也同样问问?你觉得呢?因为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拥有大义名分的“汉服”才是真正值钱的关键词。

朝代论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剂”

有人说,朝代论是细分市场;还有人说,先朝代后民族,慢慢宣传。

可为何总有人自欺欺人?不是傻,就是坏。

难道不知道以“晋制”、“唐制”、“宋制”、“明制”为代表的形制朝代论形左实右,打着红旗反红旗,在解构和破坏“民族服饰”的共识基础,是导致今天汉服运动进入调整期的本质原因,没有之一嘛。

因为今天宣传和传递给大众的内容,绝对不是“民族服饰”。

这里有两个问题:

1、汉服的研究、分类、宣传……是基于“民族服饰”的角度和立场吗?

2、大众接收和理解的“汉服”信息,是汉服从业者想要传递和表达的“民族服饰”吗?

如果是,那么当今世界上2000多个民族、中国56个民族,在向大众展示和宣传时,为何偏偏只有汉服按照朝代分类?

很多人说,汉服有断裂的特殊性。

但是汉族没有任何特殊性啊。要遵循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一般规律;那么其民族服饰,汉服,更应该遵循一般规律,在向大众展示和宣传时,按照性别、款式、风格、场景……等等分类,去掉朝代化、去掉阶级性。

有人说,唯有汉服需要复兴,所以才会将就老百姓的固有认知按朝代划分。那问题就来了:

1、既然口口声声说是“复兴”,为何不向今天世界上2000多民族服饰的标准看齐,反而自觉自愿地用“古代服饰史”的标准来切成零碎?

2、既然口口声声说要改变老百姓的错误认识,那么为何又毫不犹豫地顺从大众“一个朝代一种形制”的刻板印象

理论和实践自相矛盾,言论与结果南辕北辙,“晋制”、“唐制”、“宋制”、“明制”为代表的形制朝代论如何让人信服?

汉服数千年一脉相承,只有一套形制,不同朝代只是不同风格而已。一个成熟完整的民族服饰体系,怎么可能按照朝代分割成支离破碎的这制那制呢?

于是,汉服复兴20年带来的种种困扰依旧……

为何一定要提汉服的宣传推广路线?

第一条路线:以具体的出土文物为标准,一事一议,以考据复原为“正宗”,形制按朝代分类,尽量采用古人的名词概念,在遵循形制朝代论的基础上,可以改变花色面料搭配。

第二条路线:在华夏思想、民族精神统摄下,以所有文物文献为基础,提取历代共性特征、梳理底层发展逻辑,抽象并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认为形制是汉裁为基础归纳演绎出来的范式,古典审美只是风格,去除朝代论、阶级论,发展现代汉服。

这两条路,用最简单粗暴的话来说就是:形制按朝代划分还是不按朝代划分?

显而易见,考虑到汉服的断裂属性,百年来一直被定义为古装,绝对是第一条路更顺应人心,即使没有汉服是汉族民族服装的概念重掀,第一条路依旧存在。

而这个跟汉服是什么有关系么?有!因为划分路线决定了汉服的定位路线,更是决定了各派从研究到宣传,从理念到实践的分野。

所以,定位路线当然重要,有方向走错了还能走到目的地的吗?(当然,非要环球旅行当我没说)

那么,从考据的角度看,路线之争的本质就是回答:考据古代服饰的复原是为汉服服务的,还是凌驾在汉服之上的?

我认为:既然叫“汉服”,那么汉民族的民族属性自然是挺在第一位,应该是用华夏民族的“三观”和华夏思想来统摄考据复原,而不是用考据复原来解构汉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按照“朝代论”来看,形制分为“晋制”、“唐制”、“宋制”、“明制”,那么如何解释“元制”、“清制”、“左衽”、“清汉女”这类现象?

因为,这种分类下的汉服不是民族服饰,而仅仅只是古代汉人穿过的服饰。

按照汉服运动的主旨:我们复兴汉服,复兴的是民族文化,更是民族精神,如果把民族精神给抽掉了,那么对我们来说,这件衣服跟破布没有什么两样。将左衽标注为汉服,这就像是指着“两脚羊”说成是“中华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中餐”,就好像指着“良民证”说成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证件”同等的性质。

汉服运动已经进行到第20个年头了,但是汉服界却对“左衽标注为汉服”的现象唯唯诺诺、暧昧不清,这究竟是汉服还是古装?

同样,如果按照“朝代论”,形制分为“晋制”、“唐制”、“宋制”、“明制”,请问怎么解释“清制”?

好的,既然都是“清制”了,那么依附于上面的“古典审美”不就是水到渠成了?

这就是按朝代划分的后果。

所以,按照汉服复兴的理念,这些衣服根本就不应该在汉服界的视线范围内出现——也就是说,做什么卖什么都可以,别标注“汉服”。

“原教旨主义”的研究思潮泛滥

这条路线陌生么?并不,是与20年实践完全一致的——提取形制其实就是现代汉服理论倡导的一道工序,遗憾的是,然而汉服运动在理论和宣传上,却坚持“朝代论”路线,这就造成了:

理论是“原教旨主义”,而实践却是“建构主义”的拧巴现象。

请问理论和实践自相矛盾、各行一路,如何让人信服?

说得不客气点:第一条路线就是偷懒,就是偷工减料。

研究汉字的要谈书写规则;

研究中餐的要谈烹饪技术;

研究茶道的要谈制茶工艺;

研究国画的要谈绘制手法;

研究音乐的要谈发音原理;

……

所有的学科、学问都有对研究对象原理和本质的探索,都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论,都有一套普遍性的、通用的规则(哪怕是技术性的)。怎么偏偏到了汉服这里,就不需要探索其本质特征,不需要一套通用的原理和技术了?

“朝代论”路线有“古代服饰史”的现成路径,所以出成果较为容易;

“朝代论”有群众“朝代古装”的刻板印象,所以宣传普及起来更方便。

更容易、更方便,这就是放弃探索“非朝代论”路线的理由吗?

这就是偏离汉服运动“去朝代化”宗旨的理由吗?

坚定不是,否则就失去了汉服复兴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汉服运动的初心来,我们是为了恢复汉民族传统服饰在现实社会的应有地位,而不是为了推广高端大气上档次朝代粉的个人爱好。

讲道理地说,我们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向大众传递“汉族也有自己民族服饰”这个观念,那么就要围绕“民族服饰”这个主题行动。

“朝代论”打着“汉服”的旗号,但是传达给大众,让大众接收到的观念,真的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吗?当宣传者不断地说“这个朝代的”、“那个朝代的”,传达给大众的观念,到底是民族服饰还是穿越古装呢?

当研究者自己都沉浸在形制朝代论的割裂碎片中不可自拔时,当汉服界不断地强化“一个朝代一个衣服”的刻板印象,当汉服界自己将考据和复原凌驾于华夏思想、民族精神之上时,凭什么要大众自动理解“汉服是民族服饰”?凭什么大众要自动认同汉服是自己的民族服饰?

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的绝大多数大众,凭什么要为其买单?

朝代粉仅仅是极少数的极少数,他们怎么承担得起复兴汉服的产业规模?

形制朝代论天然分裂,君不见微博上那么多按照朝代形制划分的微博号?

难道,形制朝代论不该为目前汉服界圈层化、壁垒化负责吗?

最后,不仅要说的担心后果,“朝代论”的支持者,是在考据、复原的自我感觉良好氛围中,不断放弃华夏思想、民族精神的统摄,一路突破民族属性的底线,奔向极度内卷,大踏步地奔向“大号精美考究影楼装”的歧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后重申本人的观点

1、我赞成的是:要加强考古文物考据复原等科学研究,学术研究可以做断代史。但旗帜鲜明反对的是面向大众宣传推广“形制朝代论”,比如直接对大众宣传汉服分类为“晋制”、“唐制”、“宋制”、“明制”等;

2、汉服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数千年一脉相承,只有一套形制,在不同历史阶段体现不同的具体形象。古典审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朝代有自己的特征和风格,应该对大众宣传“晋风”、“唐风”、“宋风”、“明风”等;

3、无论是考据还是文物,是手段,不是目的。考据复原要为汉服服务,为汉服披荆斩棘、开疆拓土,要为汉服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反对的是用考古考据文物复原等手段凌驾于汉服之上,制裁汉服的发展;反对用所谓“文物”来凌辱汉服,比如“左衽”现象;

4、现代汉服体系是指继承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汉服形制,结合现代时代特征,建立起来的民族服饰体系。体系建设是一项开创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要靠所有人,基于对文物考据深入研究、吃透本质的前提下,持续探索100年。评判标准是漫长的时间和大众实践;

5、现在的研究者,明明走的是“中国古代服饰史”道路,但是却自以为在走汉服学道路,没有经过整理、抽象、归纳、演绎等等工序,做了夹生饭,还停留在“朝代古装”的思维,就贸然地用“民族服饰”的名义对外宣传推广,最终传递给大众的是精致考究的朝代古装(基于个人爱好),而不是让大众认同的民族服饰(基于身份属性);

6、在现代汉服体系中,文物复原款应该基于民族服饰的基本理念存在,也就是说,必须站在民族服饰的这个统摄下来做研究,做展示,做推广,而不是被“存在即合理”所绑架(并不是古代文物就全部天然自动属于汉服体系)。汉服是一个体系,体系是分层次和场景的。文物复原款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复原的朝代古装,那么它们在体系中的位置有:博物馆、科教研究、摄影展览、电影电视……不同于今天以“个人娱乐爱好”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民族服饰”的一种具体形态出现。文物复原款是有尊严的,在社会上应该取得一席之地的,不应该变成“戏服”、“道具”被人轻慢。

最后,我真心的恳切,如果要继续使用“汉服”这面旗帜,就应该尊重“汉服”的本质属性,回到民族服饰的立场上,站在民族属性的立场上行动。

“形制朝代论”是路线问题,不是什么内斗,也不是什么不讲团结,而是大是大非、曲折前进的方向问题。

言而总之,本文针对的是“形制朝代论”这种目前形左实右、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流行观点。希望还记得汉服复兴的同仁们,正视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不要试图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有异议的朋友,用事实和逻辑,对本文观点进行批驳。

]]>